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3:36    次浏览
国务院21日公布《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》专家表示,七大重点群体代表了劳动者中的大多数和关键少数,对全体城乡居民增收具有以点带面的作用。在政策落地过程中,要避免简单涨工资、涨福利了事。1.这七大群体有哪些? 2.为何要选择七大群体? 瞄准增收潜力大、带动能力强的七大群体,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,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,推出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。“这七大群体代表了劳动者中的大多数和关键少数。”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说,例如,科研人员是知识分子群体的缩影,技能人才是大量企业职工的典型,基层干部队伍可以辐射到各级干部与公共管理从业者。因此,政策选择的目标群体具有明显的带动引领能力,对全体城乡居民增收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,体现了政策设计的合理性。3.有哪些增收措施?针对这七大群体,《意见》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政策,并提出要实施就业促进、职业技能提升、托底保障、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、收入分配秩序规范、收入监测能力提升等六大支撑行动。针对 基层干部队伍,《意见》明确,落实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。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,将规范后的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纳入地区附加津贴,实现同城同待遇。推进公务员工资调整制度化。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,《意见》提出,建立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,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,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,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。激励计划将技术、管理、劳动、资本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作为重点,以效率提升作为增收的源泉,以产业发展作为增收的前提,这就使得《意见》的目标实现具备充分的可行性。4.如何落到实处?一分部署,九分落实。《意见》提出,充分发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,形成政策合力,将重点群体增收激励计划落到实处。“要确保改革真正取得成效,更需要政策执行得不偏不倚。要避免在具体政策的设计与执行中产生路径依赖,延续传统思维,简单涨工资,涨福利了事。”政府应促进执行部门在方案细化和配套措施跟进方面进行创新,将涨工资的效果落实到“促能力”上来,为全社会营造“知识创造价值、技高者多得”的收入分配改革认知。让居民真正通过知识积累与技能提升来获得更多的收入,享有更好的生活。《意见》还明确了实施路线图:鼓励先行先试。选择部分省(区、市)开展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。选择部分地区和科研单位开展专项激励计划和收入监测试点。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,要避免过度许诺和全面铺开。”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巨大的资金投入,政府需要分步骤、分情况,按计划实施,采取挑选重点、逐个击破的方式,配套措施要跟上。过度许诺和全面铺开并不利于有效的解决问题,激励需要作用于支点,产生撬动作用。文/万金解盘/VX:wjjp000